氣動薄膜調節閥的結構及安裝注意事項
一、氣動薄膜調節閥概述:
氣動膜調節閥簡稱調節閥,由執行機構和調節機構組成。調節閥是最終控制部件最廣泛使用的類型。其他最終控制部件包括計量泵、調節擋板和百葉窗式擋板(蝶閥變形)、可變斜度的風扇葉片、電流調節裝置和閥門不同的電機定位裝置。盡管調節閥被廣泛使用,但調節系統的其他單元可能沒有那么少的維護作業量。在很多系統中,溫度、壓力、腐蝕、污染等調節閥的工作條件比其他部件嚴重,但控制工藝流體流動時,必須滿足運行和最低維護量。
調節閥由電動執行機構或氣動執行機構和調節閥兩部分組成。調節閥通常分為直通單座式調節閥和直通雙座式調節閥兩種,后者具有流通能力大、不平衡小、操作穩定的特點,因此特別適用于大流量、高壓降低泄漏少的情況。
二、氣動薄膜調節閥的發展歷史:
氣動薄膜調節閥的發展自20世紀初至今已有80年的歷史,相繼產生了10種調節閥產品、自力閥和定位器等,調節閥和控制閥的發展歷史如下
20年代:出現了原始穩定壓力用的調節閥。
30年代:以v型差距的雙座閥和單座閥為代表產品的v型調節球閥登場。
40年代:出現定位器,進一步發生調節閥的新品種,出現隔膜閥、角閥、蝶閥、球閥等。
50年代:球閥大幅普及,三通閥代替兩個單座閥投入系統。
60年代:國內對上述產品進行系列改進設計和標準化、規范化后,國內才有完整的系列產品。目前我們還在大量使用的單座閥、雙座閥、角閥、三通閥、隔膜閥、蝶閥、球閥七種產品仍然是六十年代級的產品。此時,國外開始推出第八種結構調節閥套管閥。
70年代:出現了另一種新結構的產品偏心旋轉閥(第9種結構的調節閥品種)。此時套筒閥在國外得到廣泛應用。70年代末,國內共同設計了套筒閥,使中國擁有自己的套筒閥產品系列。
80年代:改革開放期間,中國成功引進石化裝置和調節閥技術,推進套管閥、偏心旋轉閥,特別是套管閥,有取代單、雙座閥的勢頭,其使用越來越廣泛。80年代末,調節閥的另一個重大進展是日本的Cv3000和小型調節閥,在結構方面,將單彈簧氣動膜執行機構改為多彈簧式膜執行機構,閥的結構只是改善,不是改變。其突出特點是使調節閥的重量和高度降低30%,流量系數提高30%。
90年代:90年代調節閥的重點是可靠性、特殊困難產品的攻擊、改善、提高。90年代末,華林公司推出了第十種結構產品——全功能超輕型閥門。突出的特點是可靠性、功能性和重量突破。因為功能上的突破-具有全功能的產品,所以一個產品可以代替許多功能上不完整的產品,簡化選擇、簡化使用、簡化品種的重量上的突破-比主導產品單座閥、雙座閥、套筒閥輕70~80%,比小型閥輕40~50%該產品的出現,使中國的調節閥技術和應用水平達到了90年代末的先進水平,是調節閥的重大突破,特別是電子式全功能超輕型閥,必將成為下世紀調節閥的主流。
調節閥結構組成調節閥通常由電動執行機構或氣動執行機構和閥體兩部分組成。直行程主要有直直線單座式和直線雙座式兩種,后者具有流通能力大、不平衡小、操作穩定的特點,通常適用于大流量、高壓降低、泄漏少的情況。角行程主要有v型電動調節球閥、氣動薄膜切斷閥、偏心蝶閥等。
調節閥的種類根據用途和作用、主要參數、壓力、介質工作溫度、特殊用途(即特殊、專用閥)、驅動能源、結構等方式進行分類,其中最常用的分類法根據結構將調節閥分為9種,6種是直行程,3種是角行程。
三、氣動薄膜調節閥的類別:
根據用途和作用。
a.兩個閥:主要用于關閉或連接介質
b.調節閥:主要用于調節系統。選擇閥門時,需要確定調節閥的流量特性
c.分流閥:用于分配或混合介質
d.切斷閥:通常是指泄漏率在10萬分之一以下的閥。這種閥門通常應在管道中水平安裝。
根據主要參數。
1根據壓力進行分類。
(1)真空閥:工作壓力低于標準大氣壓
(2)低壓閥:公稱壓力PN≤1.6MPa
(3)中壓閥:PN2.5~6.4MPa
(4)高壓閥:PNl0.0~80.OMPa通常為PN22、PN32
(5)超高壓閥:PN≥IOOMPa。
2根據介質的工作溫度進行分類。
(1)高溫閥:t>450℃;
(2)中溫閥:220℃≤t≤450℃;
(3)常溫閥:-40℃≤t≤220℃④低溫閥:-200℃≤t≤-40℃。
常用的分類方法。
該分類方法按原理、作用和結構分類,是目前國內、國際最常用的分類方法。一般分為九類:
(1)單座調節閥;
(2)雙座調節閥;
(3)套筒調節閥;
(4)角形調節閥;
(5)三通調節閥;
(6)隔膜閥;
(7)蝶閥;
(8)球閥;
(9)偏心旋轉閥。前六種是直行程,后三種是角行程。
這九種產品也是最基本的產品,也稱為普通產品、基本產品或標準產品。各種特殊產品、專用產品都是根據這9種產品改進變形的。
四、零件材料:
五、性能參數:
六、氣動薄膜調節閥原理:
O.2-1kg/cm2的氣壓信號通過接口進入薄膜上的空腔時,壓力信號在有效面積的波紋薄膜上發揮作用力,該力通過薄膜下面的托盤鋼性傳遞到連接棒上,使下面的閥體工作,與閥座形成一定的開度。
信號壓力越大,推力越大,相反越小,在連桿向下移動的同時,壓縮彈性越大的彈簧,當托盤的推力和彈簧的反作用力平衡時,閥體停留在一定的位置,一定的壓力信號對應于一定的閥門開度
氣動薄膜調節閥還有正作用氣動閥、反作用氣動閥、氣動閥4種工作型式,只是改變閥體的位置和信號壓力輸入口而構成的。
七、氣動薄膜調節閥結構:
氣動膜調節閥主要有氣室、膜、推力盤、彈簧、推桿、調節螺母。由閥尺、閥桿、閥芯、閥座、填充函、閥體、閥蓋和支架等構成。
調節閥分為執行結構和閥體部分,氣膜調節閥的執行機構是氣膜。執行機構是調節閥的推進裝置,他根據信號的大小產生相應的推力,推桿產生相應的位移,使調節閥的閥體工作。閥體部分是調節閥的調節部分,他直接與介質接觸,有閥體的動作,改變調節閥的截流面積,達到調節作用。
氣動執行機構由執行機構和調節機構組成。
氣動執行機構包括氣動膜、氣動活塞、氣動長行程三種執行機構。
調節機構有閥、閘門、調節閥等,直角行程2種。該閥由氣動膜執行機構和調節閥組成。
八、氣動薄膜調節閥的安裝注意事項:
1、氣動膜調節閥屬于現場儀表,環境溫度應在-25~60℃范圍內,相對濕度≤95%。如果安裝在露天或高溫下,應采取防水和冷卻措施。在有振動源的地方,必須遠離振動源加防振措施。
2.氣動薄膜調節閥一般垂直安裝,特殊情況下傾斜,傾斜角度大或閥本身自重過大時,閥應增加支撐件保護。
3.安裝調節閥的配管一般不要離地板或地板太高。配管高度在2m以上時,請盡量設置平臺,操作手輪,使維護變得容易。
4、調節閥安裝前清洗配管,排除污垢和爐渣。安裝后,為了保證不在閥體內殘留雜質,必須再次清洗閥門。也就是說,通過介質時打開所有閥門,以免雜質堵塞。使用手輪機構后,應恢復原來的空檔位置。
5、控制閥的安裝位置應便于觀察、操作和維護。
6、執行機構應固定牢固,操作手輪應處于操作方便的位置。
7、安裝用螺紋連接的小口徑控制閥時,必須安裝可拆卸的活動連接件。
8、執行機構機械傳動靈活,無松動和澀味現象。
9、執行機構連桿的長度應能夠調節,調節機構應在全開關范圍內靈活穩定。
10、調節機構能夠與同一工藝管道發生熱位移時,執行機構的安裝方式應保證其與調節機構的相對位置不變。
11、執行機構信號管應有足夠的伸縮馀量,不得妨礙執行。